查看: 359|回复: 0

[IT业界] 摩拜ofo真正的“敌人”是共享电单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享电单车才是摩拜ofo真正的竞争对手。”

  当享骑出行、猎吧、小鹿单车等一众共享电单车透过摩拜ofo的光芒刷出一点存在感时,有人如是分析。不管这话是否有预判性,但当前低调的媒体曝光和不太理想的融资状况是整个行业的现实。

  共享电单车的出现其实并不比摩拜ofo晚,然而明显高于单车的成本、复杂的换电方案、更为严格的政府监管等都成为企业发展以及资本进入的拦路虎。但不可否认的是,“存在即合理”,它发展是必然的,甚至潜伏的力量也无法估量。

  是共享单车的劲敌?

  共享电单车得以出现,一方面在于电动自行车行业产能过剩,企业亟待转型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如摩拜ofo等一众企业积极寻求创新,在先进生产力推动下的加速变革。

  目前,入场共享电单车的企业包括享骑出行、猎吧、租八戒、小鹿单车、电斑马、ebike、八点到、7号电单车、萌小明、西湖电单、觅马出行等十多家,大多数规模较小,无论是用户数、市场投放率还是融资等都难与共享单车相匹敌,整个市场还处于力量积蓄期。

  但倘若有一天共享电单车力量爆发,像摩拜ofo一样变得随处可见,是否会出现用户“弃摩拜卸ofo”?较之单车,电动车更加省力且速度更快,试想当两个行业发展到同一水平线,用户更买谁的账?

  要和摩拜ofo叫板,共享电单车无非要满足:1、铺设足够密度的电单车,满足大多数用户“用即有”的基本点;2、价格方面可以比共享单车贵一点,但不能差太多;3、用户体验好,取车还车便捷。这三个条件很难实现吗?

  首先从市场投放来看,目前大部分企业选择在高校、景区等较为封闭的场所运营,基本未实现大规模社会化投放,因此用户认知度较低。这与其较重的模式、高成本,高维护有关,也与整个行业未受到资本的足够重视有关。

  但规模效应恐怕只是时间问题,当企业运营模式相对成熟,生产电单车的上游成本不断压缩,再加之资本的陆续入场,企业大面积投放的能力不容置疑。例如享骑出行计划明年在上海各大商圈、交通枢纽、学校等地铺设4000个站点,投放超过15万-20万辆电单车;猎吧也已在9个城市的十几个学校展开运营。因此就市场密度而言,共享电单车与摩拜ofo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那么,两者的价格差异大吗?地歌网记者总结了市面几家典型共享电动单车企业,列出以下图表:

   1488341501325.jpg

  (各共享电动单车使用价格比较)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使用价格与共享单车相差不大。首先租金来说,大多电单车与摩拜租金一样为299元;使用费用方面,由于电动车速度更快,主要瞄准5公里外的行程,因此部分企业采取以公里为单位计费。但无论怎样计算,显然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没有明显差距。

  事实上,共享电单车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充电解决方案。这不仅是企业运营的最大难点,同时关乎用户体验的优良。想想看,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仅智能锁充电问题就已成为各企业的难点,虽摩拜、ofo相继提出改良措施,但截止当前实际运营中依然问题频发。对比下来,共享电单车的充电、电瓶的维修恐怕是摩拜ofo等的好几倍。

  当然现阶段各企业也提出了相应措施,如下图:

   1488341524407.jpg

  (各共享电单车的充电方案)

  总结下来目前市面上的解决方案有三种:1、建立充电池管理团队、专人负责; 2、渠道方合作或设立充电点,为用户提供充电场景;3、鼓励用户回家充电,给予奖励。有些企业或同时提供多种方案,以提升用户体验。

  然而就实际效果来看,仍需时间检验,这也是制约共享电单车发展的最大阻力。目前多数企业仅在封闭场景如学校、景区等运营,但当走向社会大面积铺设后,必将出现各种奇形怪状的问题,《共享单车就如国民照妖镜》里的乱象也许就是例子。

  可见,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角逐,最重要的在于能否找到最合理的充电方案。无论如何,当前共享电单车仍处于萌芽状态。但对摩拜ofo而言,也许正因为未知,才最具威胁。

  共享电单车的想象力

  与摩拜ofo类似,共享电单车的本质在于供给侧改革。基于电动车市场趋于饱和的现状,共享电单车企业借助互联网手段,搭建平台连接车与人。

  从目前已有模式来看,各平台以B2C为主,虽也存在C2C的形式,但如ofo一样,极少会有个人将车拿出去共享。此外,如猎吧、租八戒、享骑出行等,还拓展了B2B模式,现阶段表现为发展加盟商。

  例如猎吧租车虽已在9个城市的十几个学校展开运营,但实际团队只有60余人,猎吧方面表示会将三四线城市开放给加盟商,自己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运营。有关加盟代理的具体费用与方式相关人士并未透漏,但是从地歌网记者交流中,了解到一个市级代理的加盟费用约为数万元的级别,而省级可能就需要数十万的费用。

  一般情况下加盟费对应的产品是包括软件平台、运营许可与推广指导,车辆费用需要按价格由当地运营商采购,总部会为加盟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不过总部与加盟商之间还存在多种合作方式。租八戒COO严正生向地歌网记者表示,在加盟之外,租八戒也可以向加盟商投资车辆,双方分享收益与风险。

  无论以何种模式发展,共享电单车与摩拜ofo一样,当前的盈利较为模糊。仅靠造车成本+低廉的收费模式+押金无论如何无法长久经营,要么不断有资本进入持续补血,要么只进行小规模的圈地运营。就共享电单车来说,不走出经营舒适区,走到大部分市民身边,恐怕只能是一桩生意而已。

  整个行业还在集体探索,然而就目前发展分析,大致有三种想象:

  1、理想模式下,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呈现一家独大局面。胜出者收割整个产业,成为规则制定者。但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从网约车发展可以印证,在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后,其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结果呢?当新政落地,整个市场重回起跑线。当然政策是一个原因,技术的不断更迭模式的不断创新也决定市场无法一家独大;

  2、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扩展的增值服务。共享单车、电单车的整体骑行轨迹较为稳定,那么用户画像会随骑行频次增加以及周围基础设施、商业中心间的关联性增强而不断丰富,这将产生极大的闭环数据价值。另外当平台用户足够多,成为巨型流量入口,其广告价值也不容小觑。未来这些企业或成为大数据公司、广告公司或O2O综合服务平台等;

  3、不断进行场景化衍生,产生价值。共享电单车瞄准5公里外的出行,从某种方面看可以与网约车进行对标。从网约车发展可以看到,先期各家也都在烧钱打市场,然而当整个行业趋于理性,各平台开始着重布局线下连接场景。以滴滴为例,目前发力于场景化拓展,比如与航空公司、酒店、商圈等建立一系列联系等。未来共享电单车或通过场景化的衍生产生更多价值。

  一位共享电单车领域的企业家向地歌网记者透露,整个行业除了具备共享单车行业的基本盈利能力外,最具想象力的是其对场景的连接能力。当共享电单车与景区、酒店、学校等场景进行有效连接,一方面会产生极高的数据价值,另一方面在场景的联动中产生盈利空间。

  可以预料2017年将是共享电单车发力之年,当前虽面临政府监管、盈利模糊等问题,但不难看出整个行业存在许许多多想象力,甚至未来有着比摩拜ofo更多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1973443284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科创网,值得信赖!
科创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科创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QQ|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科创网

GMT+8, 2025-1-1 13:34 , Processed in 0.167138 second(s), 3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