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9|回复: 0

[网赚资讯] 创业公司融资造假调查:80%创业者都在说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夸大虚报融资金额,正成为创投圈公开的潜规则。

   1441067625977.jpg

  资本涨潮时,谎言和故事能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击鼓传花总能找到下一个“接盘侠”

  腾讯科技 余一 相欣 8月27日报道

  这是互联网最好的时代,优秀投资者、创业者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改造着各行各业,但这些精英们,却在同一个简单的谎言面前无能为力。

  夸大虚报融资金额,正成为创投圈公开的潜规则,并在外界不痛不痒的批评声中愈演愈烈。

  “80%以上的创业公司都会虚报融资,人民币变美元,融资金额乘以3倍5倍太平常,甚至乘以10倍的都大有人在,而把根据业绩情况分阶段到位的投资变成一次性融资更是普遍做法。”诸多接受腾讯科技采访的创业者承认。

  多位投资圈人士则向腾讯科技声称,国内科技公司中实际融资额能达到1亿美元以上的少之又少,A轮融资真达到1亿人民币的公司2015年也很难超过15家——事实上,据腾讯科技统计,目前A轮对外宣称融资亿元及以上的公司至少有60家,其中的水分不言而喻。

  此前业内讨论较多的争议案例,包括C轮融资1亿美元的辣妈帮的实际融资金额可能仅在3000万美元左右,B轮融资2500万美元的拉勾网实际融资金额可能只有900万美元等等。腾讯科技注意到,辣妈帮的C轮融资领投方唯品会,作为上市公司,并未在任何公告中披露这笔金额应在千万美元级别的交易。

  困难在于,对于外界而言,要想掌握创业公司融资造假的证据困难重重。在当下的浮夸环境和风气中,所有创业者、投资人都已裹挟其中,身不由己。很多创业者向腾讯科技坦言,自身或多或少存在虚报金额的行为,但他们显然不会愿意提供详细数据和证据,而相关投资方,也完全没有“大义灭亲”的动机。

  不过,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动荡,风险蔓延或将逐渐逼出创投领域的融资泡沫。创业公司此前通过虚报融资把自己的估值拔高到夸张地步,但在融资趋紧、投资人愈加谨慎的趋势下,如果公司本身业务和产品不够过硬的话,恐怕很难再找到下一轮融资。资本冷却阶段,那些估值虚高的创业公司很可能被打回原形。

  亿元融资成造假重灾区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将融资造假描述为“行业内的一种新默契”。“中国商业文明真要达到实话实说、形成人人恪守的底线,还得要若干年。”徐小平告诉腾讯科技。

  今年2月,徐小平便曾发起倡议,抵制创业公司虚报融资。“虚报融资额的事件还是不断上演,甚至徐小平自己投资的某物流公司都没有遵守这个倡议。”不过,快货CEO潘先林却向腾讯科技表示。

  “融资金额数字后面多加一个零,把单位里的人民币换成美元,再或者直接夸大三五倍,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一位要求匿名的投资人表示。

  据知情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个性智能理财平台铜板街曾在2013年12月对外宣称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但实际情况是,铜板街A轮融资额仅为200万美元,也就是说,铜板街对外宣称的融资额是在真实融资额的基础上再乘以5。

  “如果一个看起来不是特别优质的项目融到了比较好的价格,基本都是有水分的。”志成资本创始人邓海韬直言。

  作为主角,创业者往往离事实的真相更近一些。房司令CEO吴超告诉腾讯科技,目前80%以上的创业公司都会虚报融资额,三五倍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很多公司会在真实融资额的基础上直接乘以10倍。

  这一说法得到部分其他创业者的证实。另一悲观的结论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在公布融资时,都会或多或少地虚报。深圳创东方投资总监李享则强调,O2O市场、智能硬件领域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估值泡沫比较普遍,媒体曝出的离谱融资金额“仅供参考”。

  在保密协议的保护伞下,查证创业公司造假非常困难。但是涉及上亿规模的融资额,依旧是行业的一个坎,往往可以从数据和估值惯例等方面,判断一家公司融资是否存在水分。

  源码资本曹毅(微博)告诉腾讯科技,融资1亿美元的公司非常少,这意味着公司成为行业“独角兽”公司,但目前市场上很多号称融资1亿美元的公司,无论领域、业务还是规模,其实都和独角兽公司相差较远。

  辣妈帮就是一个在业内颇受质疑的案例。辣妈帮号称C轮融资1亿美元,达到 10 亿美元估值,但业内人士分析称,即便是根据辣妈帮公布的数据做推断,年销售总额也不过6亿人民币,根据电商行业估值规律,再加上热门行业上浮一倍的惯例,估值也仅有24亿人民币左右。

  丁香园CTO冯大辉也曾发文炮轰某互联网医疗行业公司造假,后者当时宣布获得总额超过1亿美元融资,号称该领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融资(时间和描述上指向挂号网)。

  更早前,拉手网、大众点评先后宣布获得超1亿美元融资时,大众点评网CEO张涛也曾向媒体炮轰,称不久前某团购网站对外宣布获得1.1亿美元融资实为注水后的“忽悠”数字,真正的融资金额大约是5000万美元。

  除了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容易受到关注之外,A轮融资号称1亿人民币以上的融资额也是一个分界线。

  梅花资本合伙人张筱燕告诉腾讯科技,创业公司A轮融资基本都在3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左右,达到1亿人民币的公司比较少见。有匿名投资人向腾讯科技声称,2015年到目前为止,A轮真实融资超过1亿人民币的公司不会超过15家左右。

  而腾讯科技梳理发现,2015年,有报道称A轮融资达到1亿人民币或者2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公司,便超过60家,其中有多家甚至连投资方都没有公布。

  上市文件揭穿部分造假

  在创业阶段,由于融资协议的保密性,虚报融资的创业公司几乎不用担心谎言被赤裸裸地揭穿。但是发展到上市阶段,尤其是是在美股和港股上市,IPO招股书披露的真实融资数据,往往就是“国王的新衣”被揭开的时候。

  比较知名的案例是窝窝团,招股书曝光的融资额是此前公布数据的近4倍。此前有媒体通过梳理上市公司财报的方式,发现了不少虚假融资或者融资有争议的案例,涵盖了360、迅雷、京东、陌陌、唯品会 、YY等众多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企业。

  腾讯科技梳理财报时发现,2014年7月9日于香港主板上市的天鸽互动融资额也存在争议。据过往公开报道,天鸽互动在2008年获得2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是IDG;而招股书则显示,天鸽互动在2008年12月获得A轮融资150万美元和IDG的B轮投资510万美元。

   a.gif

  上市披露文件与历史融资额数据差异(腾讯科技整理)

  “不过,融资构成很复杂,除了现金投资之外,还涉及资源作价、债转股、股权激励等不同的融资条约,而且投资到账形式也有很多种,外界很难确切地知道真实融资额。即便是财报披露,也只是披露了现金而已,资源作价等其他方面依旧是未知状态。”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对腾讯科技表示。

  而即便有些经过严格审计公布的财报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资金数据,但对于那些已经上市公司而言,通过虚报融资已得到甜头,在这个阶段虚报融资被曝光,对公司发展已无大的影响。

  创业者虚报融资所得和所付出代价实在是不成比例,先行者尝到了甜头,却没有付出代价,自然跟随者众多,最后成为普遍现象。

  造假成难逆转的行业惯性

  这两三年随着投资和创业热潮的兴起,在各方作用下,虚报融资已经成长为积重难返的“怪物”,挟持了整个行业,圈内大部分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都成为了“不穿衣服的国王”。

  一位匿名投资人士向腾讯科技强调,80%以上的投资机构在投了新项目后,会希望存在部分融资水分,一方面有利公司加大知名度,一方面有利于下一轮融资时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对创业公司融资虚报现象三缄其口。

  融资造假成为普遍现象的政策漏洞在于,创业融资披露缺乏有效监管。媒体难以对融资额度、销售业绩进行核实,国家对创业企业的信息披露也没有规定。

  此外,虚报融资难以停下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因为其成为创业公司打击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虚报融资已经变成打压竞争对手和打乱竞争对手发展节奏的重要战略手段了。”青山资本合伙人张野认为。对此,蓝石天使创始合伙人桂曙光也表示,虚报金额并借机宣传营销,能给竞争对手市场、融资、人才等方面制造压力。

  对创业者而言,报一个比较高的数字,对竞争对象来说,如果对外报的投资额比较少,就会被认为实力不够。投资方虽然知道实际投资金额,但是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礼物说创始人温城辉表示。

  “虚报融资是一种善意的谎言,所以并不叫欺骗。”一位租房分期领域的创业者甚至对腾讯科技直言,创业公司根本没有必要告诉外界融资多少,宣布融资额只是对外的一种说法(包括其公司的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外界自己判断信任与否。

  不过,当虚报融资发展到公开潜规则的时候,虚报融资所带来的好处已经远不如从前。按照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的说法,乘法很容易,除法也并不难。

  “虚报融资在当前的环境并没有带来太多恶劣影响,又受保密协议保护,大势已成,整个行业还是会根据惯性前进。”持上述观点的投资人不在少数。

  即便是今年年初,徐小平和王冉等投资人就已经倡议行业人士抵制创业公司虚报融资额,但挑战“行规”的难度太大,敢于揭发的人太少,以徐小平在投资圈的地位,敢做的也只是“温柔地亮出反对牌”。

  但是这一情况恐怕将随着资本寒冬期的到来迎来转机。资本涨潮时,谎言和故事能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击鼓传花总能找到下一个“接盘侠”;但退潮时,裸泳者就很难找到遮掩,也很难避免退场的命运。

  “现在企业经常把融资数字说得大一些,竞争对手也把数字说的大很多。走得太快、拔苗助长,往往会给这个公司发展留下阴影,留下的课需要去补,这种规律没有办法改变。”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表示。

  梅花创投合伙人吴世春、金沙江创投投资副总裁罗斌、长石资本管理合伙人李侃等人此前都对腾讯科技表示,资本市场的动荡意味着融资的寒冬期到来,处于B轮和C轮融资阶段的公司最危险,很可能因为资金短缺会出现死亡潮。

  创业公司通过虚报融资,把自己的估值拔高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在融资趋紧、投资人愈加谨慎的趋势下,如果公司本身业务和产品不够过硬的话,恐怕很难再找到下一轮融资。资本冷却阶段,那些融资和估值虚高的创业公司很可能成为首先被挤出的泡沫。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1973443284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科创网,值得信赖!
科创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科创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QQ|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科创网

GMT+8, 2025-1-12 08:50 , Processed in 0.276702 second(s), 3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